伟德国际1946官网體育學院心理宣傳篇--與心靈相約 與健康同行
學生求知和成長,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發展過程。教育提供給學生的文化知識,隻有通過個體的選擇、内化,才能滲透于個體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種素質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質為中介,創造意識、自主人格、競争能力、适應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要以心理素質為先導。在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的關鍵。
大學生心理問題産生原因
1. 心理因素:大學生一般年齡在十七、八歲至二十二、三歲,正處在一生中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心理發展不成熟,情緒不穩定,面臨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适應的課題時,心理沖突矛盾時有發生。特别是當代大學生,家長的過度保護、學校的應試教育、生活經曆的缺乏使這些學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學習、生活、交友、戀愛、擇業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們中的一些人難以承受,以緻出現心理疾病。
2. 環境因素:競争的加劇、生活節奏的加速,使人産生了時間的緊迫感和壓力感;個人對生活目标的選擇機會增多,難以兼顧的矛盾加劇了内心的沖突;對變化的環境适應不良而出現困惑、迷惆、不安、緊張。社會的變革給正在成長着的大學生帶來的心理沖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強烈、更複雜。
大學生如何進行自我心理調适
1、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裡邀遊,拼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适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2、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或尋求幫助,适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
心理健康的大學生,應該具備良好的情緒狀态、正确的自我觀念、恰當的自我評價、完整的個性結構、和諧的人際關系和良好的擇業心理,應該符合社會的要求,能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和對環境有适應能力。倘若具備了以上素質,我們的心理健康就不成問題,一定能在學業和事業上取得一定的成功。